處置抵債資產的會計科目編制如下。
答案:1。本科目核算企業()依法取得并擬按有關規定處置的以實物支付的資產成本。企業()依法取得并準備按有關規定處置的非實物抵債資產(不含股權),也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償債資產和借款人的類別進行明細核算。抵債資產發生減值的,可以單獨設置‘抵債資產減值準備’科目,也可以按照‘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處理。
三、主要債務資產。
(1)企業取得的抵債資產,按照抵債資產的公允價值,借記“貸款損失準備”、“壞賬準備”等科目,按照相關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貸款”、“應收傭金”等科目,按照應支付的費用,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借記差額。如果是信用差額,則記入‘資產減值損失’。
(二)保管抵債資產取得的收入,借記“庫存現金”、“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科目。儲存期間發生的直接費用,借記“其他業務費用”,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
(3)處置抵債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等科目,按應繳納的相關稅款貸記“應交稅費”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科目。已計提償債資產折舊的,應當同時結轉。
(4)抵債資產取得后轉為自用的,按照相關手續辦理完畢時抵債資產在轉換日的賬面余額,借記“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已計提償債資產折舊的,應當同時結轉。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處置的實物資產的成本。
會計科目是將會計要素劃分為類核的類別,會計對象的明細不同,管理要求也不同。為了全面、經典地核算和監督各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以及由此產生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各種利得和損失的變動,需要按照各種核算對象設置會計科目。設置會計科目是對會計對象的科學分類,也是類核計算和監督的一種方法。
為了連續、全面地核算和監督經濟活動引起的各種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化,需要根據會計要素的不同特點和經濟管理要求,對會計要素進行科學分類,并事先確定要在類核核算的項目名稱,規定其核算方式。這個把會計要素分成類核,的項目叫做會計科目。
賣貨時代付運費的會計分錄,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如下。
答: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商品、材料、提供服務等而應向采購單位收取的款項。以及代表公司的交通費和雜費。發生時的會計處理
企業賣商品時代的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XX單位——預付運輸雜費;
貸款:銀行存款。
如果是采購單位,發生的運雜費應計入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的采購成本。
會計分錄也稱為“公式”。簡稱分錄。根據復式記賬原則的要求,它列出了雙方相應的賬戶,并記錄了每筆經濟業務的金額。記賬前通過憑證編制會計分錄,可以清晰地反映經濟業務的分類,有利于保證賬戶記錄的正確性,便于事后檢查。每個會計分錄主要包括符號、相關的帳戶名稱和金額。會計分錄可分為單純的分錄和復合的分錄單純的分錄也叫‘單一的分錄'’是指會計分錄對應一個賬戶的借方和另一個賬戶的貸方。復合分錄又稱“多重分錄'”,是指一個賬戶的借方對應幾個賬戶的貸方,或者一個賬戶的貸方對應幾個賬戶的借方的會計分錄。
如何填寫季報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我們來看看企名網給大家的安排。
答: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線(是清算以前年度所得稅后,可以彌補以后年度虧損的金額)。如果沒有金額彌補以前年度的損失,請不要填寫。
彌補往年虧損的金額是去年的數據。本年度虧損不填。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時,確認以后年度彌補虧損的金額。當下一年度有盈利時,應填寫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金額。
可用于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金額最多只能在五年內彌補。五年內不補的,不能補。
比如2013年可用于彌補以后年度虧損的金額為5萬元,2000元的利潤為2萬元。隨后幾年可用于彌補虧損的金額只有3萬元。
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是一個會計詞匯,來自《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指在會計處理上,如果以前年度凈利潤為負(或以前年度凈利潤之和為負),本年度稅前利潤必須先彌補這一損失,才能作為可分配凈利潤計提公積金、公益金或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