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報廢處理的會計分錄
1.審批前:
借:處理財產損壞和溢出
貸款: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進項稅)
2.批準后,
屬于正常損失、經營不善造成的一般損失和扣除其他科目后的凈損失。
借:管理費
貸款: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余
3、由責任人、保險公司賠償部分:
借:其他應收款
貸款: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余
4.自然災害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非常損失等。
營業外支出借:——非常虧
貸款: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余
5.存在剩余材料被放入倉庫:的情況
借:原材料
貸款: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余
在企業生產中,原材料包括原材料、主料、輔料、修理用備件(備件)、包裝材料等。具體來說,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改變形狀或性質,構成產品主體的各種原材料、外購半成品和主要材料。還包括一些雖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
原材料入庫如何做會計分錄?
1.貨款已付,發票賬單已到,材料已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
2.如果貨款還沒付,發票賬單已經到了,材料已經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應付賬款
3.如果貨款還沒付,發票賬單還沒到,材料已經驗收入庫。
預計過帳:
借:原材料
貸款:應付賬款-預計應付賬款
下月初,用紅字寫會計分錄,寫回:
借: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貸款:原材料
4.貨款已付,發票賬單已到,材料尚未驗收入庫。
借:材料在途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
材料接收、驗收和入庫:
借:原材料
借出:在途材料
原材料是指各種原材料和主料、輔料、燃料、修理用備件、包裝材料、外購半成品等。它們在生產過程中被加工和改變。原材料是企業庫存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種多,規格多。為了加強原材料的管理和核算,需要對原材料進行科學的分類。
企業購入并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材料采購”或“在途材料”,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企業自制并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生產成本”。
委托單位加工并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委托加工材料”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
以上信息是我們對原材料報廢會計分錄的詳細解答。對于原料報廢,我們也已經明確存在上述情況,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處理。說到這里,我們也分享了原材料入庫的會計分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這種情況有時會在公司采購時出現。我們已經與供應商公司就材料的到達時間進行了協商,但是采購的材料并沒有按時到達。針對這種情況,很多財務人員都有類似的困惑。以下是如何處理采購物資的總結
二、《企業會計準則》附錄-會計科目及主要會計處理會[2006]18號)科目“1402在途貨物”的主要會計處理:
(一)企業采購材料和商品時,應按應計入材料和商品采購成本的金額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付金額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科目。如果涉及到進項增值稅,也要相應處理。
(2)外購材料、商品到貨驗收入庫時,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庫存商品按售價核算的,應按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進價貸記“進價與售價的差價”科目。
借:制造成本
管理費用等。(誰受益誰承擔)
貸款: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異(在計劃成本的情況下,借入或借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