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益準則解讀:應收賬款返還成本
*重要提示:本文是關于新收入準則解讀的第12篇文章。更多信息請點擊文末對應文章。
大家好,我是薇薇。今天繼續解讀新收益準則的最后一個新會計科目:應收回款成本。
01應收退貨成本
應收退貨成本是多少?
很多小伙伴可能知道合同資產、合同負債、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但是好像從來沒有聽說過應收回款成本這個話題。我也在網上看到朋友的一些疑問:我好像沒有看到新收入準則中有應收賬款返還成本這個科目。是新課題嗎?
實際上,應收賬款回款成本科目是專門針對“附有銷售回款條款的銷售”這一具體交易形式而設計的,新收入準則應用指南中也規定了該科目的設置。
那么,既然要講應收退貨成本,那就不得不講帶有銷售退貨條款的銷售的具體交易形式。
企業將商品轉移給客戶后,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允許客戶退貨。附銷售退貨條款銷售是指客戶根據相關合同享有退貨權利的銷售模式。
這里所附的銷售退貨條款,可以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也可以默示。
如果在合同中有明確約定,比如七天無理由退貨,則約定在合同履行時,條件滿足,客戶可以無理由退貨。默示退貨權往往于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所做的承諾或聲明,也可能于法規的約束和企業的習慣做法,比如企業在銷售產品過程中對顧客所做的口頭承諾,或者于企業的習慣做法,比如一年之內產品有問題就退貨,不管誰負責,或者最終,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
我們在處理有銷售退貨條款的交易時,需要注意換貨和有質量保證條款的銷售的區別。
貨物流出貨物流入
如果客戶有權退貨,換一件同類型、同質量、同條件、同價格的產品,那就是換貨,不是銷售退貨。舉個例子,一個客戶買了一部白色的蘋果手機,但是收到實物后,客戶對手機的顏色不滿意,就換了一部型號、配置、內存都一樣的黑色手機。兩款手機的市場價格是一樣的,所以客戶的換貨行為并不影響最終收入確認的金額,最多是庫存的變動。
同樣,如果客戶購買了一件M碼的衣服,試穿后對這件衣服很滿意,但這件衣服有點緊,最后客戶更換了一件同款式的L碼衣服,上述更換行為不會影響最終收入確認的金額。
這里的退貨條款不同于質量保證條款。合同約定客戶有權退回存在明顯質量缺陷的商品以換取正常商品的,不應視為銷售退貨,而應按照新收入標準中附有質量保證條款的銷售具體交易的要求處理。
資本外流
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如退款但不退貨。比如一個客戶在某寶上買了一個紐扣,客戶想退貨,但是因為很便宜,蓋不了運費,最后和賣家達成協議,錢退了,東西不退;或者,因為賣家出于某種原因給顧客帶來了不好的購物體驗,賣家為了挽回聲譽,答應買家退款但不需要退貨。
以上兩種情況,涉及單向現金流但不涉及實物物流。會計上怎么處理?
在會計上,需要沖減營業收入,不需要沖減營業成本,增加庫存商品(因為商品還沒有退回),但在稅法上可能還是視為銷售,需要納稅,另當別論。
另一個只是資金流出的例子是在客戶獲得對商品的控制權之前商品的返還。比如客戶下單后后悔不想要了,而企業還沒有發貨,或者企業已經發貨但商品還沒有流通到客戶手中,企業可以通過一些渠道進行退貨,所以這種情況屬于單筆退款,不屬于銷售退貨。
因此,在判斷是否是帶有銷售退貨條款的交易時,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行為對應的是單一的實物物流(客戶將商品退回給賣方)和單一的現金流(賣方將貨款退回給客戶),簡單概括為商品的流入和資金的流出。
02會計處理
根據準則第三十二條規定,對于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的控制權時,按照轉讓給客戶的商品應收取的對價金額(即不包括預計因銷售退回而退回的金額)確認收入,按照預計因銷售退回而退回的金額確認負債。
同時,按照轉移時預計退回商品的賬面價值,扣除預計收回商品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價值損失)后的余額確認為資產,并按照轉移時轉移商品的賬面價值扣除上述資產的凈結轉成本。
因此,根據新收入準則的要求,企業設置的“應收退回成本”科目是預計退回商品的賬面價值,如果收回了預計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價值減值),則應予以扣除。
這里,我們需要注意與舊的收入標準的區別。在舊的收益準則下,我們根據預計退回商品的收入與成本的差額確認預計負債,而在新的收益準則下,我們根據商品的收入(扣除必要的退貨費用)確認預計負債,根據商品的成本(扣除退貨過程中的預計退貨成本)確認應收的退貨成本。
此外,根據舊準則,《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對銷售退貨有以下規定:
“附銷售退貨條件的商品銷售,是指按照有關約定,買受人有權退貨的銷售方式。在這種銷售方式下,如果企業根據以往經驗能夠合理估計退貨的可能性并確認與退貨相關的負債,通常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企業不能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的,通常應當在退貨到期時確認收入。”
在實踐中,很難評估退貨的可能性。因此,可能會出現是否確認收入的問題。此外,“企業不能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的,通常應當在退貨到期時確認收入。”確實符合謹慎性原則,但是經常被利用。
比如關于七天無理由退貨,我在網上咨詢過很多意見,結果都是企業無法合理估計退貨的可能性。根據“企業不能合理估計退回的可能性,通常應當在退回商品到期時確認收入。”因此,不應確認收入,應在退貨七天期滿后確認收入。
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不合適的。
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雖然不提前確認簡化了會計處理,而且判斷收益率的經驗值可能存在主觀因素,但企業完全可以根據過去同期的歷史數據來估計收益率,然后確認收入和預計負債。至于新的電商企業,也可以參考其他同類企業的相關數據,或者在沒有明確證據表明會發生退貨的情況下,全額確認收入。
個人認為,這種不確認回報期收入的做法是對上述準則的濫用。
退一步說,七天是很短的時間,但也涉及到收益歸屬的時期。如果無條件退貨期限改為30天或一年,是否應在以后確認收入
在新準則下,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企業都應重新估計未來的銷售收入,并重新計量上述資產和負債。如有變更,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最后,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我在標準的資產負債表中沒有看到應收退貨成本。
別擔心,這是一個表達問題。就像你在資產負債表上看不到存貨、生產成本、原材料一樣,這些科目都列在存貨項目下。你在資產負債表上看不到銀行存款,但它是和庫存現金、其他貨幣資金一起列在貨幣基金項目里的。
所以會計科目不等同于資產負債表項目。
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回款的成本按其流動性列示為“其他流動資產”或“其他非流動資產”。
比如說。
煎包公司是一家服裝銷售企業,在某貓上搭建了網絡銷售平臺。2021年5月,某款連衣裙在網絡平臺共售出1萬件,每件售價500元。根據平臺協議,如果客戶收到貨后不滿意,可以在不影響衣服二次銷售的情況下,選擇7天內退貨,但要支付10的退貨費用。根據歷史經驗,公司估算退貨率為5,退貨過程中每件商品會發生退貨成本10元(快遞費)。已知這件衣服每件成本為300元,不考慮相關稅費的影響。
總售價:500*10000=5000000元。
預計退貨數量:10000*5=500件。
預計退貨費用:500 * 50=25000元。
預計負債:500 * 500-2.5萬=22.5萬元。
銷售商品總成本:300*10000=3000000元。
應收退貨成本:300 * 500-10 * 500=14.5萬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方:應收賬款5000000。
貸款:主營業務收入477.5萬元。
貸款:預計負債22.5萬。
借方:主營業務成本285.5萬元。
借:應收退貨成本145000元。
貸:庫存商品3000000。
好了,今天的報告廳到此結束。我們將在下節課介紹合同結算。不要錯過它。
同時,關于新收入標準五步模式及新收入標準其他新科目的更多信息,請參考以下往期文章:
小猴子100:新收入標準解讀:五步識別與客戶簽約(1)
小猴子100:新收入標準解讀:五步識別與客戶簽約(2)
小猴子100:解讀新收入準則:確定個人合同履行義務的五步法
小猴子100:解讀新收益準則:確定交易價格的五步法
小猴子100:新收益準則解讀:將交易價格分配到每項個人履約義務
小猴子100:新收益準則解讀:在一定時期內履行義務
小猴子100:新收益準則解讀:某一時點的履行義務
小猴子100:新收益準則解讀:合同資產VS應收賬款
小猴子100:新收入準則解讀:合同負債與預收賬款
小猴子100:新收益準則解讀:合同履行成本及其減值
小猴子100:新收益準則解讀:合同收購成本及其減值(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案例)
*歡迎更多人關注同名,會第一時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