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一般有兩套賬。因為企業的很多經濟業務沒有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取得了不合規的憑證,根據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不能進入對外報送的賬目,也就是不能進入對外的賬目。否則一旦被查出來,雖然商家是真的,但還是會受到處罰。所以這些不能從外部賬戶轉出的業務只能轉入內部賬戶。內部賬戶是企業真實的賬戶,但很多業務沒有憑證支持。可以說,企業有時候真的要保留兩套賬,一套叫外賬,一套叫內賬。當然,也不排除企業故意弄虛作假,為了避稅,故意低估收入或者在外部賬戶記錄成本。比如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有一些現金收入,所以不把這部分計入對外賬戶。
一般來說,外部賬戶比內部賬戶簡單。按照原始發票做,控制稅務就行了。另一方面,內部賬目相對復雜。一方面,要準確記錄和處理經濟業務,月末計算產品成本。另一方面也要管好往來帳,每月和倉庫、采購部、銷售部核對,有不對的地方要找出原因。看到這里,請不要著急,先學外賬,再學內賬,再學內賬,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做外賬內賬的企業的一個一般流程:正在做內賬核算,也就是按照平時的經濟業務一步一步做,月底核算成本,結轉損益,計算利潤。外部賬戶核算是反向進行的。首先要確定所得稅。所得稅要按季繳納,但利潤要每月確定,這樣才能控制季度利潤。然后計算出多少成本,其實外部核算的關鍵就是計算成本。因為收入是一定的,利潤也是提前確定的,期間費用也是按照全月的門票成本計算的,所以成本多少最重要。其公式為: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再解釋一下每一項,先確定利潤,營業收入是根據你當月開了多少票,也就是稅控機里的銷售額。營業稅及附加是你繳納的教育稅附加和城建稅{城建稅=(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10},所以運營成本未知。舉個例子,你想把這個月的利潤控制在20萬,那么你的收入是100萬,營業稅是2萬,費用是30萬。運營成本=100-20-2-30=48萬元。運營成本是多少?運營成本是你當月賣出倉庫的成品成本。產成品成本由生產成本歸集,生產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間接費用組成,可以得出直接人工和間接費用,這樣就可以確定這個月要支付多少材料成本。營業成本=產成品=生產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間接成本(制造成本)。還舉了上面的例子,運營成本是48萬元,人工成本是10萬元,制造成本(燃料、電力、折舊等。)是10萬元,這個月要交的材料=48-10-10=28萬元。工業企業主要用材料成本來控制利潤,業務多采用期間費用來控制利潤。需要注意的是,計算出來的毛利率不能比同行業公司的平均水平低太多,否則稅務部門會找上門來查的。因此,需要合理確定有多少收入進入國外賬戶,并根據同行業毛利率對上述計算的營業成本進行調整。這樣做出來的賬更客觀,往往逃過稅務局的眼睛。否則,稅務機關很容易懷疑企業有大量的I
接下來一定要控制增值稅,這也是國外賬戶的重點。首先要了解行業的稅負。如果行業的最低稅負是三分(交的稅除以銷售額*100),就不能低于這個最小值,否則稅務局就要來找麻煩了。怎么查銷量?也就是你這個月出的所有票,打開稅控機,有這個月的銷售額和稅。比如這個月的銷售額是100萬,那么這個月的增值稅是17萬,這個月的增值稅是3個點,是3萬。這樣,本月要抵扣的進項稅額為17-3=14萬元,你就可以找到本月購進材料的增值稅專用票來補足14萬元的進項稅額,并記入總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