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都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都采取單位和個人按比例繳費的模式。單位繳費計入統籌基金賬戶,個人繳費計入個人賬戶。這是養老保險的兩種賬戶管理模式。
養老保險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被保險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達到規定繳費年限后才能享受基礎養老金的問題。無論是單位繳費還是個人繳費,都是養老保險基金的一種籌集方式。養老基金就像一個大池子,我們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就像池子里的一滴水。只有這個池子里有足夠的水,才能保證我們每個月的養老金能夠按時足額發放。
根據社保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繳納。明確界定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多渠道籌集養老保險基金的重要舉措。從繳費基數來看,雖然單位繳費是以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職工個人是以本人實際工資為基數,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單位繳費基數是以繳納養老保險的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實際上達到了每個職工的繳費基數,單位繳費基數和職工個人是一樣的。
單位繳費計入統籌基金賬戶,不計入職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只計入職工個人繳費,這是由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的性質和計發辦法決定的。雖然單位繳費是建立在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形成勞動關系的基礎上。雖然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與職工個人有一定關系,但這部分養老保險費是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方式之一,并不歸職工個人所有。
雖然單位的繳費部分不屬于職工,但單位是否繳費,繳費基數是多少,繳費年限的長短,都與職工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密切相關。單位繳費基數越高,職工個人繳費基數越高,職工繳費指標越高,計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金余額越多。
雖然單位繳費不歸職工個人所有,但職工享有單位繳費的受益權,體現在養老金的計算上,也就是繳費指標。繳費指數是未來計算平均繳費指數的重要因素,而平均繳費指數是養老金計算的基數,即職工退休時占上一年平均月工資的比例。這個比率就是我們所說的平均指數貢獻工資。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越高,享受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職工比例越高。
例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5000元,按100繳費,則職工享受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比例為100,即每個繳費年度基本養老金為50元;按照60繳費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80,每個繳費年度基礎養老金40元;按照繳費200,享受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比例為150,每個繳費年度基礎養老金為75元;按照繳費300,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比例為200,每個繳費年度基本養老金為100元。這個享受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比例,就是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基數。
在基礎養老金的計算上,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基礎養老金由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由個人賬戶支付。從這個意義上說,單位貢獻和我們個人有很大的關系。在我們的養老金計算中,一般情況下,基礎養老金高于個人賬戶養老金,這與單位繳費比例高于個人繳費比例有關。
除了pa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