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過程中,企業因為錢太多無法一次性付清時,可以分期付款。企業補足貨款時,可以通過預付貨款來處理。相關的會計分錄有哪些?
追加貨款的會計分錄
1.支付預付款
借方:預付款
貸:銀行存款
2.購買商品
借:庫存商品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信用:預付款
3.提前補齊不足的貨款。
借方:預付款
貸:銀行存款
什么是預付款?
預付款是指企業按照采購合同的規定,以貨幣資金或貨幣等價物預先向供應商支付的款項。在日常核算中,預付款項按實際支付的金額入賬,如預付材料款、購貨款、必須先付后收回的農副產品預付款等。
預付款項的借款方向
預付款項借方余額表示預付給對方的款項,但對方尚未提供相關服務或發票。
預付款項貸方余額表示對方已提供相關服務或發票,但公司的服務款項尚未全部支付。
庫存的商品有哪些?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驗收入庫,符合標準規格和技術條件,可按合同規定的條件發給訂貨單位,或可作為商品銷售的產品,以及已采購或委托加工,驗收入庫待售的各類商品。
企業應設置“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增減及其余額。商品驗收入庫時,應由“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對外銷售庫存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在建工程和其他接收存貨的商品,應按其成本進行轉移。
一般來說,銷售型企業都有一定數量的庫存待售。提取存貨跌價準備時,可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等科目。結轉存貨跌價準備時如何寫相關會計分錄?
存貨跌價準備結轉的會計分錄
借方: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存貨折舊準備金
貸款:庫存商品(或原材料)
對已售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還應結轉當期沖減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實際上是按照已售產成品或商品的賬面價值結轉至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企業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還應當按比例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將存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進行比較,計算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然后與應計提金額進行比較。應計金額大于應計金額的,應當補足。企業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方:資產減值損失
貸款:存貨跌價準備
什么是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跌價準備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時,存貨成本中不可收回的部分,如果存貨發生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與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提取,計入存貨跌價損失。簡單來說就是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原成本,對減少的部分進行穩健處理。
什么是資產減值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而導致的損失。新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的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除特殊規定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處理。
主營業務成本是多少?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經營活動的成本
借方: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款:本年利潤
今年的利潤是多少?
本年利潤科目核算企業當期實現的凈利潤(或凈虧損)。企業期末(月)結轉利潤時,應將各損益科目的金額轉入本科目,以平衡各損益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的貸方余額為當期實現的凈利潤;借方余額為當期凈虧損,年末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
本年利潤的借款方向
今年的利潤是一筆總結賬。貸款人注冊企業當期實現的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入、“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借款人當期發生的費用支出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凈虧損)、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等。
什么是未分配利潤?
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在彌補虧損、提取盈余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后仍留在企業的利潤。
未分配利潤有兩層含義:一是留給以后年度的利潤;第二,沒有指定特定用途的利潤。與所有者權益的其他部分相比,企業在未分配利潤的使用上有更大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