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的策略是什么
使用電子采購卡
很多公司允許各地分公司進行分散采購,以維持與當地商業團體的友好關系,并給公司各地的經理賦權。個別的企業從供應商那里直接緊急定購,因為他們想回報某些供應商,或者因為其中央采購部門反應遲鈍,有點官僚主義。這種行為,通常被歸類為獨行其是的采購,發生在公司職員不遵循內部的采購指導方針的情況之下。
據估計,獨行其是的采購占到了公司運作財力支出的1/3,花費了公司15%~25%的額外費用。另外,低透明度的開銷模式進一步限制了批量采購合同的好處。
接近當地供應資源的需求刺激了采購卡的使用。它類似于信用卡,由銀行或者供應商發行給公司里負責當地小規模采購的經理人。持卡人可以每天得到前一天采購活動的電子信息,包括個人用戶、地點、數量、批發商、和交易類型。各種各樣的限制可以通過智能卡技術用代碼進行內置,比如每日的采購金額或采購類型的限制。當用卡支付時,任何未經批準的行為都會被拒絕。
使用采購卡非常顯著減少了當地采購的花費。節約主要體現在減少了書面工作。另外,由于身上的責任增強,員工們得到了更多授權,并獲得了精神方面的滿足
常用的采購策略有哪些
常用的采購策略有哪些?
一、若是采購新品。建議:(一)對需采購的產品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如產品質量,執行的標準;售后服務技術支撐,如三包(包修、包換、包退)網點設置;市場同類產品價位比較,對市埸前景粗略預測。
(二)做一份詳細的市場需求調查:(按需要信息設計調查表,調查指標),通過調查,進行信息整理,匯總評估。對市場前景(更新換代,市場占有壽命期)分析后,編制計劃,組織實施。
(三)、品種一經確定,必須同供貨方簽訂好供貨合同。
二、采購常規性品種,在保證貨源的前提下,重點是把握商品質量和采購價格。
三、采購季節性品種,除質量、采購價外,重點是時效性。進貨注意做到既不脫銷,又不造成庫存積壓
如何制定采購戰略?
根據制訂依據和制訂要求進行制定采購戰略:
一、制訂依據:
1、按安全庫存制定采購計劃:常用的易損工具(扳手、鑼絲刀等)、易耗品(如刀片、焊條等)、常用的生產耗材(如膠紙、膠水)、辦公耗材(如打印紙和文具)。
2、按生產計劃制定采購計劃:生產主料(鋼材、塑膠料、配件、原料、色粉等)。特殊情況:鋼材按各種規格的比例制定采購計劃。
3、以申購程序制定采購計劃:設備、不常用物品、外購成品、其它特殊物料。
二、制訂要求:
1、節約采購成本:如果批量會影響采購成本(如折扣條件,快遞費用),應選擇合適的訂購數量。
2、防止資金被套:買了一段時間內用不到的物料,運作資金將長時間被套,而急需的物料卻可能沒買到。
3、防止庫存積壓:如同資金被套情形,買了用不到的物料,也會造成庫存積壓,增加管理成本,形成不良資產,變為呆料,最后可能因年長月久而變質報廢。
4、防止庫存爆倉:對于采購批量大,倉庫存放空間有限,采購周期穩定的物料,應分批做采購計劃,防止庫存爆倉,也減少對周轉資金的占用。
5、防止生產缺料:制訂《采購計劃》時,應將生產損耗、有效庫存、采購周期考慮在內,防止生產過程中發生缺料現象,影響生產,造成人力物力浪費,拖延交期。
采購策略的原則:
1、總購置成本最低:
總購置成本不僅僅是簡單的價格,還承擔著將采購的作用上升為全面成本管理的責任,它是企業購置原料和服務所支付的實際總價,包括安裝費用、稅、存貨成本、運輸成本、檢驗費、修復或調整費用等。
低價格可能導致高的總購置成本,卻更容易被忽視,總成本最優被許多企業的管理者誤解為以價格最低,只要購買價格低就好,很少考慮使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無形成本。采購決策影響 著后續的運輸、調配、維護、調換乃至產品的更新換代,因此必須有總體成本考慮的遠見,必須對整個采購流程中所涉及的關鍵成本和其他相關的長期潛在成本進行評估。
2、建立雙贏關系:
不同企業有不同的采購方法,企業的采購手段和企業管理層的思路與文化風格是密切相關的,有的企業傾向于良好合作關系的承諾,有的傾向于競爭性定價的承諾。
戰略采購過程不是零和博弈,一方獲利一方失利,戰略采購的談判應該是一個商業協商的過程,而不是利用采購杠桿,壓制供應商進行價格妥協,而應當是基于對原材料市場的充分了解和企業自身長遠規劃的雙贏溝通。
3、建立采購能力:
雙贏采購的關鍵不完全是一套采購的技能,而是范圍更廣泛的一套組織能力:總成本建模、創建采購戰略、建立并維持供應商關系、整合供應商、利用供應商創新、發展全球供應基地。
很少有企業同時具備了以上六種能力,但至少應當具備以下三種能力:總成本建模能力,它為整個采購流程提供了基礎;創建采購戰略能力,它推動了從戰術的采購觀點向戰略觀點的重要轉換;建立并維持供應商關系能力,它注重的是雙贏采購模式的合作部分。
4、制衡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企業和供應商本身存在一個相互比較、相互選擇的過程,雙方都有其議價優勢,如果對供應商所處行業、供應商業務戰略、運作模式、競爭優勢、穩定長期經營狀況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就可以幫助企業本身發現機會,在互贏的合作中找到平衡。
sap采購策略指什么
標準SAP的MM模塊應該沒有這個字段定義,估計你看到的是你們項目或者單位自定義的字段。
顧名思義,采購策略是物料采購時的一種處理方式。比如:統一采購、自行采購、總部采購等等。定義這個東西,一般用于后繼的權限控制(比如:不同采購策略的物料有不同審批流程),或者報表統計,或者不同的處理流程(比如:有的策略對應的采購業務需要合同,有的不需要)。
采購策略又有哪些需要注意
在企業物資采購活動中,根據采購物資的價值、采購周期、供應商類型等不同的因素,所采用的采購、供應策略是不同的,目的是利用最小的采購成本,采購到保質保量的物資,以保證生產的所需。
1、從價值的角度考慮
可以有高、中、低三種。這三種物資對庫存資金占用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的采購策略不能完全一樣。高價值的物資:一旦出現積壓,對庫存資金的占用就會增大,影響流動資金的使用,一般采用按需訂貨的原則。中價值的物資:從降低每次采購成本考慮,采用最小批量的原則;在制定最小批量時,要考慮均衡生產時的常規消耗量。低價值的物資:由于該物資的存儲對庫存占用資金的影響不大,采用固定批量或者經濟批量原則;批量的大小要考慮物資消耗的速度和采購成本之間的平衡。
2、從采購周期的長短考慮
由于采購物資在市場上的供應量不盡相同或者是進口零部件,造成了采購周期相差較大,甚至只有年度1或2次訂貨的現象。那么采購周期長的物料,通過年度生產計劃對物料的總體需求,采用預測方式進行采購;采購周期短的物料,可以根據采購需求計劃進行指導采購。
3、從供應商的角度考慮
物資采購過程中面對供應商大的分類有兩種,就是固定的和臨時的。固定供應商物資占企業采購物資的絕大多數,是保證生產供應、降低采購成本重要的因素。根據供應物資的使用性質和生產組織形式,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采購。以協議的方式簽訂年度的總訂貨量和單價,隨時發出供貨指令進行供貨;以明確的訂單進行階段性的供應。臨時供應商的物資采購主要來源于新產品設計、生產急需、設備維護等。特點是數量小、重復性小。一般采用合同或者現金方式、直接批量進行采購。
4、從物資屬性考慮
在采購物資中,由于其屬性的不同對采購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具有實效性的物資,將根據消耗的速度和失效期限確定采購數量;具有危險性的易燃易爆物資,一般采用最大儲備量進行分批采購限制;體積大或者是存儲實體受限制的物資,按照直接批量會影響庫存的存放,一般采用最大儲備量進行分批采購限制。